2013年9月27日 星期五

楞嚴經覺佛性 簡化版

楞嚴經覺佛性 簡化版

學楞嚴經 概念等同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楞嚴經二三卷 與 般若經四百七十七卷 相同

都是說明 覺五蘊 六入 十二處 十八界無性 即知佛性在用

===========================
六祖壇經 付囑品第十
===========================
三科法門者,
陰、界、入也。

陰是五陰:
色、受、想、行、識是也。

入是十二入
外六塵:色、聲、香、味、觸、法,
內六門:眼、耳、鼻、舌、身、意是也。

界是十八界:
六塵、六門、六識是也。

自性  能含萬法,名  含藏識。
若起思量,即是 轉識。

生六識,出六門,見六塵,如是 一十八界,皆從 自性起用。

自性若邪,起十八邪;
自性若正,走十八正。

含惡用  即眾生用,
善用  即佛用。

用由何等?
由自性有。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七十七
=============================================
色 乃至 識 皆以 無性而為自性,
眼處 乃至 意處 亦以 無性而為自性,

色處 乃至 法處 亦以 無性而為自性,
眼界 乃至 意界 亦以 無性而為自性,

色界 乃至 法界 亦以 無性而為自性,
眼識界 乃至 意識界 亦以 無性而為自性,

眼觸 乃至 意觸 亦以 無性而為自性,
眼觸為緣  所生諸受 乃至  意觸為緣  所生諸受 亦以 無性而為自性,

地界 乃至 識界 亦以 無性而為自性,


==============================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第二
==============================
阿難。
云何五陰 本 如來藏 妙真如性。------------------------------五蘊 本如來藏在作用

是故當知 色陰虛妄。本非因緣 非自然性。-----------------------------------色無性
是故當知 受陰虛妄。本非因緣 非自然性。-----------------------------------受無性
是故當知 想陰虛妄。本非因緣 非自然性。-----------------------------------想無性
是故當知 行陰虛妄。本非因緣 非自然性。-----------------------------------行無性
是故當知 識陰虛妄。本非因緣 非自然性。-----------------------------------識無性


==============================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第三
==============================
復次阿難。
云何六入 本 如來藏 妙真如性。-------------------------------六入 本如來藏在作用

是故當知。眼入虛妄。本非因緣 非自然性。------------------------------眼入無性
是故當知。耳入虛妄。本非因緣 非自然性。------------------------------耳入無性
是故當知。鼻入虛妄。本非因緣 非自然性。------------------------------鼻入無性
是故當知。舌入虛妄。本非因緣 非自然性。------------------------------舌入無性
是故當知。身入虛妄。本非因緣 非自然性。------------------------------身入無性
是故當知。意入虛妄。本非因緣 非自然性。------------------------------意入無性


復次阿難。
云何十二處 本 如來藏  妙真如性。-----------------------十二處 本如來藏在作用

是故當知 見與色空 俱無處所。
即色與見 二處虛妄。本非因緣 非自然性。--------------------------------眼色無性

是故當知 聽與音聲 俱無處所。
即聽與聲 二處虛妄。本非因緣 非自然性。--------------------------------耳聲無性

是故當知 香臭與聞 俱無處所。
即嗅與香 二處虛妄。本非因緣 非自然性。--------------------------------鼻香無性

是故當知 味舌與嘗 俱無處所。
即嘗與味 二俱虛妄。本非因緣 非自然性。--------------------------------舌味無性

是故當知 覺觸與身 俱無處所。
即身與觸 二俱虛妄。本非因緣 非自然性。--------------------------------身觸無性

是故當知 法則與心 俱無處所。
則意與法 二俱虛妄。本非因緣 非自然性。--------------------------------意法無性



復次阿難。
云何十八界 本 如來藏 妙真如性。------------------------十八界 本如來藏在作用

是故當知 眼色為緣 生眼識界。三處都無。
則 眼 與 色 及 色界三。本非因緣 非自然性。--------------------眼 色 色界 無性

是故當知 耳聲為緣 生耳識界。三處都無。
則 耳 與 聲 及 聲界三。本非因緣 非自然性。--------------------耳 聲 聲界 無性

是故當知 鼻香為緣 生鼻識界 三處都無。
則 鼻 與 香 及 香界三。本非因緣 非自然性。--------------------鼻 香 香界 無性

是故當知 舌味為緣 生舌識界 三處都無。
則 舌 與 味 及 舌界三。本非因緣 非自然性。--------------------舌 味 舌界 無性

是故當知 身觸為緣 生身識界 三處都無。
則 身 與 觸 及 身界三。本非因緣 非自然性。--------------------身 觸 身界 無性

是故當知 意\法為緣 生意識界 三處都無。
則 意 與 法 及 意界三。本非因緣 非自然性。--------------------意 法 意界 無性



阿難。
汝心昏迷。不悟四大 元如來藏。

阿難。
汝性沈淪。不悟汝之 見聞覺知 本如來藏。

阿難。
汝心麤浮。不悟 見聞發明了知 本如來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