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8日 星期四

佛說法 應病給藥







佛說法 應病給藥
非智不說愚 非慳不說施 
本為除眾生障
========================================================
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卷下  劫末說法真偽品第十七
========================================================
本不智者。則曾不說愚。
非慳者    。則曾不說施。

非嫉妒者。則曾不說許容。
非有我者。則曾不說無我。

非佛陀相者。則曾不說眾生相。
非邪曲相者。則曾不說正直。

非因果法者。則曾不說本來。
非自然法者。則曾不說忽有事。

非始終法者。則曾不說中際理。
非造作法者。則曾不說巧機。

非漸理相者。則曾不說次第義。
非頓者。則曾不說端的。

非圓缺法者。則曾不說融會相。
非增減法者。則曾不說餘剩法。
非語嘿相者。則曾不說尋思理。

非凡聖法者。則不說階位義。
非緣起法者。則曾不說法相法。

非出世法者。則曾不說三乘法。
非縛著法者。則曾不說解繫

非生死法者。則曾不說□□理。
非寂靜法者。則曾不說止動義。

非菩提法者。則曾不說發心事。
非佛果法者。則曾不說修證理。

非魔□法者。則曾不說降惡法。
非吾我相者。則曾不說自他相。

非有為法者。則曾不說無為。
非即離法者。則曾不說隔別相。

非無常法者。則曾不說真常理。
非尸羅法者。則不說持犯。

非性具法者。則曾不說事理法。
非真諦法者。則曾不說俗諦法。

非二諦雙照理者。則不說一乘諦。
非定法者。則曾不說惠法。

非迷瞑者。則曾不說悟明。
非孤立法者。則曾不說單複法。

非有語者。則曾不說無語。
非觀解法者。則曾不說思性修。

非三界法者。則曾不說出脫法。
非二世法者。則曾不說過未□。

非惡趣法者。則曾不說出離法。
非三毒法者。則曾不說三脫法。

非有念者。則曾不說紛擾相。
非遲速法者。則曾不說待時□。

非雜俗法者。則曾不說離五欲。
非顯密法者。則曾不說二諦。

非有所得法者。則曾不說無所得法。
非障礙法者。則曾不說融□法。

非空假法者。則曾不說中際法。
非一切名相者。則曾不說法非法。

非世法者。則曾不說佛法。
非口說法者。則曾不說一切說之理。

非明無明相者。則曾不說覺不覺義。
非厭離法者。則曾不說淨穢土。

非煩惱者。則曾不說菩提。
非嫌擇法者。則曾不說法如。

非分段法者。則曾不說五陰法。
非疾法者。則曾不說法身金剛體。

非隱覆法者。則曾不說開示法。
非變壞法者。則曾不說顯色形。

非衰老相者。則曾不說苦果依身相。
非大小法者。則曾不說眾機。

非如幻法者。則曾不說本無今有。
非思量法者。則曾不說不思量法。

非妙玄法者。則曾不說測度法。
非入世法者。則曾不說出世法。

非離一切法者。則曾不說所顧思法。
非言說法者。則曾不說巧便法。

非無性法者。則曾不說各各性。
非內空外空等諸空者。則曾不說水冷火煖等事。

非四大諸法者。則曾不說聚散法。
非流轉法者。 則曾不說到彼岸法。

非六大法者。則曾不說自爾理。
非增損法者。則曾不說得失法。

非四倒法者。則曾不說違順法。
非五陰無我法者。則曾不說事理空相。

非一異法者。則曾不說法性理。
非理佛者。則曾不說事佛性義。

非世相者。則曾不說□如法。
非奇特法者。則曾不說希有法。

非爭論法者。則曾不說言外法。
非厄災法者。則曾不說持咒法。

非法相者。則曾不說理
非下智法者。則曾不說超□法。

非三寶法者。則曾不說三寶。
非離一切相者。則曾不說言□道□。

非即離法者。則曾不說事理法。
非義決法者。則曾不說定法。



所以學佛法
迷文字 搞輪迴業 如同吃藥過量
食與不消 反成毒 對眾生毫無幫助


返回 經文摘要




正法滅時 十障礙法

正法滅時 十障礙法
==================================================
大寶積經卷第四十五
==================================================
復次舍利子。
於當來世  正法滅時。
有諸菩薩摩訶薩  安住大乘  修行正勤波羅蜜多者。
於是經典  勤加修學  發大精進  聽聞受持。
書寫讀誦  窮尋旨趣  廣為他說  敷揚開顯。
爾時當有 十障礙法 出現世間。

諸有智者  深當覺知  不應隨轉。
但當發起  勇猛精進  受持是經。

舍利子。
何等名為  十種障礙。
智者覺知  不應隨轉。

舍利子。
有諸苾芻  發勤精進  於是經典  求聞誦習。
爾時惡魔  令持經者  口噤不語。
便於是經  不得建立。
是名第一障礙之法。

諸有智者  深當覺知  不應隨轉。


又舍利子。
有諸苾芻  發勤精進  於是經典  求聞誦習。
爾時惡魔  令持經者  患其眼目。
便於是經  不得建立。
是名  第二障礙之法。

諸有智者  深當覺知  不應隨轉。


又舍利子。
有諸苾芻  發勤精進  於是經典  求聞誦習。
爾時惡魔  令持經者  身諸支節  一時皆病。
便於是經  不得建立。
是名  第三障礙之法。

諸有智者  深當覺知  不應隨轉。


又舍利子。
有諸苾芻  發勤精進  於是經典  求聞誦習。
爾時惡魔  令持經者  於其住處  心不喜樂  尋欲捨棄。
便於是經  不得建立。
是名  第四障礙之法。

諸有智者  深當覺知  不應隨轉。


又舍利子。
有諸苾芻  發勤精進  於是經典  求聞誦習
爾時惡魔  令持經者  互生忿恚  為忿壞心  相加殘害。
便於此經  不得建立。
是名  第五障礙之法。

諸有智者  深當覺知  不應隨轉。


又舍利子。
有諸苾芻  發勤精進  於是經典  欲求誦習。

爾時惡魔  令持經者 
起言諍事。起鬪訟事。起譏刺事。起乖離事。起瞋罵事。
由是事故  彼此口中  互生矛槊  互相言訟。互相殘害。互相乖競。

由起如是  諍競事故  便生障礙。
於是經典  不得流轉  起意造作  諸餘事業。
是名  第六障礙之法。

諸有智者  深當覺知  不應隨轉。



又舍利子。
有諸苾芻  發勤精進  於是經典  欲求誦習。
爾時惡魔  將壞滅故  作諸形相。
或俗人形。或出家形。來至其所  嬈亂其意。
令於是經  不能受持  反加謗毀。
復更起心  樂餘事業。
是名  第七障礙之法。

諸有智者  深當覺知  不應隨轉。


又舍利子。
當來之世  正法欲滅。
爾時有諸  年少苾芻   於是經典  起清淨信  心生愛樂 
在我法律中。為行毘利耶波羅蜜多故。發勤精進。
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深心安住。

又於是經  恭敬聽聞。
既得聞已  生大歡喜。

時諸年少苾芻。
當為  鄔波柁耶    阿遮利耶  二本學師  之所障礙。               鄔波柁耶=親教師
令於自法  不生樂欲。                                                                阿遮利耶=軌範師

是時二師  而語之言。
汝所持經   此非佛語   非佛菩提 
非是正法   非毘奈耶   非大師教。

時彼苾芻。聞師教誨  信受領解。
於佛菩提  即便棄捨。

是時二師  重語苾芻。
汝等應當  精進修學。如我所說  若法若律。

時諸苾芻  信受領已。
先所修習  增上善根。為師所壞  皆悉斷滅。

舍利子。
彼諸苾芻  斷善根已。
復為惡魔  之所誑惑。

由誑惑故 
於佛正教  造障法業。

臨命終時  惡境現前  惛癡迷亂。
乃至夭死  都皆集現。
而復重興  感地獄業。

舍利子。
如是當來  諸不善事。
如來於此  悉能了知。

又舍利子。
當來之世。有諸年少苾芻。於是經典  起諸惡見  誹謗不信。
凡所遊履  經行往來  以種種言  常興謗毀。
如來於此  悉能了知。

舍利子。
菩薩摩訶薩  發勤精進  住大乘者。
當於爾時  應起四想。

何等為四。
一者  應當發起  自調伏想。
二者  應觀自身  所作事業。不應觀他  所有諸事。
三者  於彼有情  起悲愍想。
四者  住空閑處  於自他心  起隨護想。

舍利子。
如是四想  住大乘者  若被誹謗  應當發起。


又舍利子。
當來之世  無量眾生 受諸邪見。

於彼  演說正法苾芻  信受者少 
不懷敬重  請問經義。又不供養  親近往來。亦不承事  返生凌蔑。

於說非法苾芻  信受者多   得大勢力。
為諸眾生  所共敬重  請問經義   供養稱讚  是非法者。
因此緣故  復於是經  毀謗譏笑。

舍利子。
當爾之時  諸眾生等  於是經典  不欣樂者。
聞斯毀謗  倍不欣樂。

諸欣樂者  被謗毀故。
便於此經  捨離樂欲  教離樂欲。

諸苾芻等  轉更熾盛。
致令轉讀  是經典者  於眾會前  不得開示。
是名  第八障礙之法。

諸有智者  應當覺知  不應隨轉。


又舍利子。
當來之世  有諸苾芻  貪愛所蔽  多行劫盜。
欣樂世間  三種弊法。

何等為三。
一者  欣樂追求  世間衣鉢。
二者  欣樂追求  世間飲食。
三者  欣樂追求  世間戲論  綺飾文頌。
如是三法 是名  第九障礙之法。

諸有智者  應當覺知  不應隨轉。



又舍利子。
當來之世  正法滅時。
有諸菩薩  安住大乘。行毘利耶波羅蜜多故。
於是經典  發勤勇猛  增上精進  書寫受持  研尋讀誦。廣為他人  開示演說。

彼諸人等  當為諸魔  之所執持。煩惱業障  之所覆蔽。
喜世間業  樂世間業  方便勤求  世間事業。

於世談論  喜樂轉增。
方便勤求  世間談論  喜樂睡眠。
方便勤求  喜於眾亂  樂於眾亂。

方便勤求  樂著眾亂。
於是經典  不能受持。又不轉讀  研尋其義。亦不為他  廣敷開示。

舍利子。
於佛教中 
無有所餘  能為內損 
無有所餘  能速毀滅
唯除  懶惰諸惡苾芻。
是名  第十障礙之法。

諸有智者  應當覺知  不應隨轉。



爾時世尊  欲重宣此義  而說頌曰
正法滅時多障礙  當興種種惡魔業
於白淨法不修習  亦不樂求勝涅槃

薄少智慧具惡覺  不求安住於正法
備行種種非法行  遊諸惡趣定無疑

彼諸眾生臨命終  無有能為救護者
又彼親教及傳授  命終當墮三惡趣


百千拘胝那庾劫  為求世利涉諸苦
常為三火所燒然  云何令彼速解脫

我已證成無等覺  轉於微妙梵法輪
諸天世間不能轉  今故為轉度眾生


如是彼時諸群生  捨我世間難得法
習近惡魔諸品類  當受無邊極重苦

障彼習行施戒等  菩提聖道之因緣
若有精勤於佛教  當迷惑彼正道路

諸有聽聞如是法  宣說無我諸空理
安住此法正行時  惡魔當為彼障礙

謂此最勝此真實  於非勝實勝實想
反加謗毀佛正教  當知速墮於地獄


若有眾生於佛所  深起堅牢愛恭敬
聽聞如是正法已  歡喜隨順而稱讚

惡魔知彼既生喜  與諸眷屬同愁怖
便與種種驚畏相  於彼人所生留難

或當變作苾芻形  詐現相親竊言議
謂此非正菩提道  何故在此而奔趣

有諸眾生於是經  將發堅固住正勤
又被誘附而輕弄  用斯廢捨不修學

既被魔羅所惑亂  隨魔意轉而拘執
乃告此經非正法  便於寂滅永棄捨

彼又棄捨大導師  復不勤求無上法
又復發生我愛已  速疾趣彼地獄中


爾時當有少眾生  樂欲勤求此空法
不得和合同修習  乃各流散他方土

如是無上最勝法  諸當聞者皆輕毀
持法者怖遠逃避  是相當興未來世

此國全無持法者  遠方雖有未為多
縱有受持此經者  悉皆捐捨無諮問

世間依怙聖教中  如是甚深無上法
無量障礙在未來  了然猶如現在住

時有持法賢善者  不顧身命住空閑
修習演宣如是法  速疾往昇於善趣


返回 經文摘要



2013年11月21日 星期四

梵行說什麼?

梵行說什麼?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七  梵行品第十六
 ===================================================
爾時  正念天子    法慧菩薩  言。
佛子。
一切世界  諸菩薩眾   依如來教   染衣出家。
云何而得  梵行清淨  從菩薩位  逮於  無上菩提之道。

法慧菩薩言。
佛子。
菩薩摩訶薩  修梵行時。
應以十法  而為所緣  作意觀察。

所謂。
\身業。
\語業。
\意業。
佛。法。僧。戒。

應如是觀。
為 身  是梵行耶?
乃至    是梵行耶?

若身  是梵行者。
當知梵行。
則為非善。則為非法。
則為渾濁。則為臭惡。
則為不淨。則為可厭。
則為違逆。則為雜染。
則為死屍。則為蟲聚。

若身業 是梵行者。
梵行  則是 行住坐臥。左右顧視。屈伸俯仰。

  語 是梵行者。
梵行  則是 音聲風息。胸舌喉吻。吐納抑縱。高低清濁。

  語業 是梵行者。
梵行  則是 起居問訊。
略說廣說。諭說直說。讚說毀說。
安立說。隨俗說。顯了說。


    是 梵行者。
梵行  則應 是覺 \ 是觀。
是分別。是種種分別。
是憶念。是種種憶念。
是思惟。是種種思惟。
是幻術。是眠夢。

  意業 是梵行者。
當知梵行 則是  思想。寒熱飢渴。苦樂憂喜。


  佛 是梵行者。
為色是佛耶。受是佛耶。想是佛耶。行是佛耶。識是佛耶。
為相是佛耶。好是佛耶。
神通是佛耶。業行是佛耶。果報是佛耶。


    是梵行者。
為寂滅是法耶。涅槃是法耶。
不生是法耶。不起是法耶。不可說是法耶。
無分別是法耶。無所行是法耶。不合集是法耶。

若僧  是梵行者。
為預流向 是僧耶。預流果 是僧耶。
一來向 是僧耶。一來果 是僧耶。
不還向 是僧耶。不還果 是僧耶。
阿羅漢向 是僧耶。阿羅漢果 是僧耶。
三明 是僧耶。六通 是僧耶。

    是梵行者。
為壇場是戒耶。問清淨是戒耶。教威儀是戒耶。三說羯磨是戒耶。
 和尚是戒耶。阿闍梨是戒耶。鬀髮是戒耶。著袈裟衣是戒耶。
乞食是戒耶。正命是戒耶。

如是觀已。
於身無所取。於修無所著。於法無所住。
過去已滅。未來未至。現在空寂。
無作業者。無受報者。此世不移動。彼世不改變。

此中何法  名為梵行?
梵行 從何處來  誰之所有?
體為是誰  由誰而作?

為是有。為是無。
為是色。為非色。
為是受。為非受。
為是想。為非想。
為是行。為非行。
為是識。為非識。


如是觀察。
梵行法  不可得故。
三世法  皆空寂故。

意 無取著故。
心 無障礙故。

所行 無二故。
方便 自在故。

受 無相法故。
觀 無相法故。

知佛法平等故。
具一切佛法故。

如是名為  清淨梵行。



復應修習十種法。
何者為十。
所謂。
\ 非處智。
\ \未來業報智。
諸禪解脫三昧智。
諸根勝劣智。
種種解智。
種種界智。
一切至處道智。
天眼無礙智。
宿命無礙智。
永斷習氣智。

於如來十力。一一觀察。
一一力中。有無量義。悉應諮問。

聞已應起  大慈悲心。
觀察眾生  而不捨離。

思惟諸法  無有休息。
行無上業  不求果報。

了知境界  如幻如夢  如影如響  亦如變化。

若諸菩薩  能與如是觀行相應。
於諸法中  不生二解。
一切佛法  疾得現前。

初發心時 即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知一切法 即 心自性。
成就慧身 不由他悟。



佛說梵行法 
菩薩自覺  萬法自性生 
初發心 即得心自性 不由他悟



返回 經文摘要




2013年11月20日 星期三

菩薩地 唯心所現

應圓滿菩薩十地是戲論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六十四   
============================================
若作是念:
應圓滿菩薩十地 是為戲論。


相似般若波羅蜜多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四十一
============================================
復次憍尸迦!
若善男子、善女人等  為發  無上菩提心者,宣說  布施  乃至  般若波羅蜜多,
                   
作如是言:
來!善男子!
我當教汝  修學  布施  乃至  般若波羅蜜多。

若依我教  而修學者,
當疾安住  菩薩初地  乃至 十地--------------不知菩薩地無性  有得 \有住 成顛倒
當得  諸餘 無量佛法,
速入  菩薩正性離生,超  諸聲聞、獨覺等地。

憍尸迦!
彼以  有相 及  有所得  而為方便,
依時分想  教修  布施  乃至  般若波羅蜜多,
如是名為  顛倒宣說 相似般若波羅蜜多。



為何應圓滿菩薩十地 是戲論
說菩薩初地乃至十地 是相似般若波羅蜜多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百九十五 施設果位原理 
 ===========================================================
善現!
為欲拔濟  愚夫異生  愚癡顛倒  受生死苦,
施設  聖法 及  毘奈耶  分位差別,

依此分位,
施設  預流、一來、不還、阿羅漢、獨覺、菩薩摩訶薩 
  諸如來、應、正等覺。

然一切法  皆以無性  而為自性,
無性法中  實無異法,無業、無果  亦無作用,
無性之法  常無性故。


因為 菩薩地無自性 
所以 不覺菩薩法無自性
自說 我在修菩薩十地 這叫做戲論


 ============================================
入楞伽經卷七  修菩薩地 目的為何
 ============================================
大慧。
諸菩薩摩訶薩。從  初地來 乃至 七地 具巧方便。
觀察 心意意識之想。遠離我我所 取相之法。
觀察 我空 \ 法空。
觀察 同相 \ 異相。善解 四無礙 巧方便義。
自在次第 入於諸地菩提分法。

大慧。
我若不說 諸菩薩摩訶薩   同相\異相法者。
一切菩薩 不如實知  諸地次第。恐墮外道邪見等法
故我  次第說 諸地相。

大慧。
若人 次第入諸地者  不墮餘道。

我說諸地 次第相者。
唯自心見 諸地次第。及三界中 種種行相。
而諸凡夫 不覺不知。

以諸凡夫 不覺知故。
是故我及一切諸佛。
說於 諸地次第之相 及 建立三界 種種行相。



修菩薩地
佛要眾生覺 唯自心見 諸地次第 及三界中 種種行相

可是 眾生不覺 
所以 佛才說諸地次第


所以 修菩薩地
眾生要自覺 菩薩地 唯心所現

不是執著菩薩地
修成相似般若波羅蜜多



返回 經文摘要




2013年11月19日 星期二

無性 能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無性 能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六
=============================
眾生佛性  亦復如是。
假眾緣故  則便可見。
假眾緣故  得成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若待眾緣 然後成者  即是 無性。
以無性故 能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善男子。
一切菩薩  住九地者  見法有性。
以是見故  不見佛性。                              

若見佛性  則不復見  一切法性。
以修如是  空三昧故  不見法性。
以不見故  則見佛性。

==============
善男子。
若有 沙門及婆羅門。見一切法   性不空者。
當知是人  非是沙門  非婆羅門。

不得修習  般若波羅蜜。
不得入於  大般涅槃。
不得現見  諸佛菩薩。
是魔眷屬。


何謂見法有性 ?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十一
======================================
由此故名 愚夫異生,
以於諸法 執著有性。

舍利子言:
彼於何法  執著有性?

佛言舍利子!
彼於 色  執著有性,
  受、想、行、識  執著有性。

舍利子!
彼於  眼處  執著有性,
  耳、鼻、舌、身、意處  執著有性。

  色處  執著有性,
  聲、香、味、觸、法處  執著有性。

舍利子!
彼於 眼界色界眼識界  眼觸、眼觸為緣  所生諸受  執著有性,
耳界聲界耳識界 及 耳觸、耳觸為緣 所生諸受 執著有性,
鼻界香界鼻識界 及 鼻觸、鼻觸為緣 所生諸受 執著有性,
舌界味界舌識界 及 舌觸、舌觸為緣 所生諸受 執著有性,
身界觸界身識界 及 身觸、身觸為緣 所生諸受 執著有性,
意界法界意識界 及 意觸、意觸為緣 所生諸受 執著有性。

舍利子!
彼於 地界  執著有性,
於水、火、風、空、識界  執著有性。

舍利子!
彼於 欲界  執著有性,
於 色、無色界  執著有性。

舍利子!
彼於  苦聖諦  執著有性,
  集、滅、道聖諦  執著有性。

舍利子!
彼於  無明  執著有性,
  行 識 名色 六處 觸 受 愛 取 有 生老死愁歎苦憂惱  執著有性。

舍利子!
彼於  貪、瞋、癡  執著有性,
於諸見趣  執著有性。

舍利子!
彼於  四靜慮  執著有性,
  四無量、四無色定  執著有性。

舍利子!
彼於  四念住  執著有性,
於 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  執著有性。

舍利子!
彼於  布施波羅蜜多  執著有性,
於 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  執著有性。

舍利子!
彼於五眼  執著有性,
於六神通  執著有性。

舍利子!
彼於佛十力  執著有性,
於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
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  執著有性。

舍利子!
愚夫異生  以於諸法  執著有性,
於諸法空  不能信受。

由不信故,
不能成辦  聲聞、獨覺、菩薩、如來  所有聖法,
故於聖法  不能安住。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百九十五
===========================================
爾時 具壽善現  白佛言:
世尊!
若一切法  皆以無性  而為自性,

如是無性 
非諸佛所作,非獨覺所作,非菩薩所作,
非阿羅漢所作,非不還所作,非一來所作,非預流所作,
亦非如是  諸向所作者,

云何施設  有諸法異,
此是地獄,此是傍生,此是鬼界,此是人;
此是四大王眾天,此是三十三天,
此是夜摩天,此是睹史多天,此是樂變化天,此是他化自在天;
此是梵眾天,此是梵輔天,此是梵會天,此是大梵天;
此是光天,此是少光天,此是無量光天,此是極光淨天;
此是淨天,此是少淨天,此是無量淨天,此是遍淨天;
此是廣天,此是少廣天,此是無量廣天,此是廣果天,此是無想天;
此是無煩天,此是無熱天,此是善現天,此是善見天,此是色究竟天;
此是空無邊處天,此是識無邊處天,此是無所有處天,此是非想非非想處天;

此是預流,此是一來,此是不還,此是阿羅漢,此是獨覺,
此是菩薩摩訶薩,此是如來、應、正等覺?

由此業故  施設地獄,
由此業故  施設傍生,
由此業故  施設鬼界,
由此業故  施設人;

由此業故  施設四大王眾天,由此業故  施設三十三天,
由此業故  施設夜摩天,由此業故  施設睹史多天,
由此業故  施設樂變化天,由此業故  施設他化自在天;
由此業故  施設梵眾天,由此業故  施設梵輔天,
由此業故  施設梵會天,由此業故  施設大梵天;
由此業故  施設光天,由此業故  施設少光天,
由此業故  施設無量光天,由此業故  施設極光淨天;
由此業故  施設淨天,由此業故  施設少淨天,
由此業故  施設無量淨天,由此業故  施設遍淨天;
由此業故  施設廣天,由此業故  施設少廣天,
由此業故  施設無量廣天,由此業故  施設廣果天,
由此業故  施設無想天;由此業故  施設無煩天,
由此業故  施設無熱天,由此業故  施設善現天,
由此業故  施設善見天,由此業故  施設色究竟天;
由此業故  施設空無邊處天,由此業故  施設識無邊處天,
由此業故  施設無所有處天,由此業故  施設非想非非想處天;

由此業故  施設預流,
由此業故  施設一來,
由此業故  施設不還,
由此業故  施設阿羅漢,
由此業故  施設獨覺,
由此業故  施設菩薩摩訶薩,
由此業故  施設如來、應、正等覺?

世尊!
無性之法  必無作用,
云何可說:
由如是法  生於地獄,
由如是法  生於傍生,
由如是法  生於鬼界,
由如是法  生於人中;

由如是法  生四大王眾天,由如是法  生三十三天,
由如是法  生夜摩天,由如是法  生睹史多天,
由如是法  生樂變化天,由如是法  生他化自在天;
由如是法  生梵眾天,由如是法  生梵輔天,
由如是法  生梵會天,由如是法  生大梵天;
由如是法  生光天,由如是法  生少光天,
由如是法  生無量光天,由如是法  生極光淨天;
由如是法  生淨天,由如是法  生少淨天,
由如是法  生無量淨天,由如是法  生遍淨天;
由如是法  生廣天,由如是法  生少廣天,
由如是法  生無量廣天,由如是法  生廣果天,
由如是法  生無想天;由如是法  生無煩天,
由如是法  生無熱天,由如是法  生善現天,
由如是法  生善見天,由如是法  生色究竟天;
由如是法  生空無邊處天,由如是法  生識無邊處天,
由如是法  生無所有處天,由如是法  生非想非非想處天;

由如是法  得預流果,
由如是法  得一來果,
由如是法  得不還果,
由如是法  得阿羅漢果,
由如是法  得獨覺菩提,
由如是法  得入菩薩摩訶薩位  行菩薩道,
由如是法  得成  如來、應、正等覺,
令諸有情  解脫生死?

佛告善現:
如是!如是!如汝所說。
無性法中 不可施設 有諸法異,
無業、無果  亦無作用。

善現!
愚夫異生  不知  聖法毘奈耶 故,
不了諸法  皆以  無性而為自性,

愚癡顛倒 發起 種種身、語、意業,
隨業差別  受種種身。

依如是身  品類差別,
假施設有  地獄、傍生、鬼界及人,
假施設有  四大王眾天、三十三天、夜摩天、睹史多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
假施設有  梵眾天、梵輔天、梵會天、大梵天,
假施設有  光天、少光天、無量光天、極光淨天,
假施設有  淨天、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
假施設有  廣天、少廣天、無量廣天、廣果天及無想天,
假施設有  無煩天、無熱天、善現天、善見天、色究竟天,
假施設有  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

善現!
為欲拔濟  愚夫異生  愚癡顛倒  受生死苦,
施設  聖法 及  毘奈耶  分位差別,

依此分位,
施設  預流、一來、不還、阿羅漢、獨覺、菩薩摩訶薩 
  諸如來、應、正等覺。

然一切法  皆以無性  而為自性,
無性法中  實無異法,無業、無果  亦無作用,
無性之法  常無性故。


復次善現!
如汝所言
無性之法  必無作用,
云何可說  由如是法
得預流、一來、不還、阿羅漢果、獨覺菩提,
得入  菩薩摩訶薩位  行菩薩道,
得成  如來、應、正等覺,令諸有情  解脫生死者,

善現!
於汝意云何?
諸所修道  是無性不?
預流、一來、不還、阿羅漢果  是無性不?
獨覺菩提  是無性不?
一切菩薩摩訶薩道  是無性不?
諸佛無上正等菩提  是無性不?

善現答言:
世尊!
諸所修道  皆是無性,
預流、一來、不還、阿羅漢果  亦是無性,
獨覺菩提  亦是無性,
一切菩薩摩訶薩道  亦是無性,
諸佛無上正等菩提  亦是無性。


佛言善現!
於汝意云何?
無性之法  能得  無性法不?

善現答言:
不也!世尊!
不也!善逝!

佛言善現!
無性 及 道,
是一切法    非相應 \ 非不相應,無色、無見、無對、一相,所謂 無相。

愚夫異生  愚癡顛倒,
於無相法  虛妄分別,起 有法想

執著五蘊,
於無常中  起於常想,
於諸苦中  起於樂想,
於無我中  起於我想,
於不淨中  起於淨想,
於無性中  執著有性。